33
/
AIzaSyAYiBZKx7MnpbEhh9jyipgxe19OcubqV5w
August 1, 2025
3088103
814600
2

行為藝術 Performance Art (jan 1, 1950 – 14h 41min, jul 11, 2023 y)

Description:

此處討論的「行為藝術」 (Performance Art) 不同於一般常聽見的「表演藝術」 (英文為Performing Art),後者包括舞蹈、音樂演奏、馬戲表演等等。「行為藝術」雖然不容易清楚定義,但一基本要素是:「行為藝術家」的作品必須是以一「現場表現」 (live) 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

「行為藝術」是藝術家利用「身體」為媒介,經由「互動」,消除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界限,其內涵可包括「音樂、歌唱與跳舞」,而其「長度、位置、頻率」皆可變化,產生的特性包括:「生動」 (liveness)、「移動」 (physical movement) 與「無常」 (impermanence) 等等。

「行為藝術」可用多種方式呈現,如「激流派表演」 (Fluxus-performance)、「偶發藝術」 (Happening)、「人體藝術」 (Body Art)等等。「偶發藝術」與「人體藝術」將在後面兩節中討論;此節討論比較“純粹”的「行為藝術」,亦即由藝術家自己或一二合作者德表演藝術,此與「激流派」以藝術家表演為主、觀眾參與為輔的情況類似。反之,「偶發表演」藝術則有多位參與者、每人貢獻一部分,來組成整個藝術活動。至於「人體藝術」則是著重人體的呈現,表演只是輔助。

「行為藝術」的起源一般認為是1950年代後期由藝術家「卡普羅」 (Allan Kaprow) 所創作的「偶發表演」 (Happening) 系列,其後他還繼續類似創作 。單獨行動的“純粹”「行為藝術」,最著名的的一件作品是「克萊恩」 (Yves Klein) 1960年所創作的「飛進虛無」 (Leap into the Void)。其他有名的「行為藝術家」 (Performance artists) 包括:「阿布拉莫維奇」 (Marina Abramovic) 、「伯頓」 (Chris Burden)、「施妮曼」 (Carolee Schneemann)等人。

華裔美國人中亦有一有名的「行為藝術家」,即「謝德慶」 (Tehching Hsieh),他的「行為藝術」表演與其他藝術家不同的是:皆是以一年為單位,最長為13年!他因此被稱為「耐心大師」 (Master of Patience)。他與另一位女性行為藝術家「蒙塔諾」 (Linda Montano) 有一件將兩人的手用繩子綁在一起,經歷「一整年」一起生活的作品,名為「一條繩子」 (Rope Piece) 。

Added to timeline:

17 Jul 2023
0
0
411

Date:

jan 1, 1950
14h 41min, jul 11, 2023 y
~ 73 y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