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
AIzaSyAYiBZKx7MnpbEhh9jyipgxe19OcubqV5w
May 1, 2025
7235979
686540
2

may 1, 1968 - 苏联生产出Сетунь-70计算机

Description:

       进入60年代末期,集成电路在西方高速发展,苏联却因为相对贫弱的电子技术,只能期待新一代的电子元件技术可以进一步优化Сетунь计算机。
       有了“Сетунь”样机的成功经验,研究员们并未放弃三进制计算机的计划。他们推出了“Сетунь 70”型计算机。“Сетунь 70”对三进制的特性和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理解:建立了三进制字节——“tryte”(对应于二进制的“byte”),每个三进制字节由6个三进制位(“trit”,约等于9.5个二进制位“bit”)构成;指令集符合三进制逻辑;算术指令允许更多的操作数长——1、2和3字节(三进制),结果长度也扩展到6字节(三进制)。对“Сетунь 70”而言,传统计算机的“字”的概念已经不存在了。编程的过程就是对三进制运算和三进制地址的操作。这些基于三进制字节的命令将会通过对虚拟指令的编译而得到。当然,程序员们不必考虑这些——他们只需直接和操作数及参数打交道即可。
       “Сетунь 70”是一台双堆栈计算机。其回叫堆栈用来调用子程序。这一简单的改进启发了荷兰计算机科学家艾兹格·W·迪科斯彻,为他日后提出“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打下了基础。
       最新一代的Сетунь-70计算机,依靠当时苏联电子工业最先进的铁氧体磁芯和半导体二极管,它勉强和稍晚出现在西方的CDC STAR-100打成平手。然而这也是非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极限。在70年代初期,其他研究所基本转向仿造甚至剽窃、抄袭美国计算机技术,仅剩Сетунь项目组苦苦寻求在非集成电路条件下突破噪声和能耗问题。
       而最终在数年之后,“Сетунь 70”成了莫斯科国立大学三进制计算机的绝唱。由于得不到上级的支持,这个科研项目不得不无限期停顿下来。

Added to timeline:

Date:

may 1, 1968
Now
~ 57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