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agos 2010 anni - 本月歡度33歲生日的舊金山犀牛劇院
藉戲劇見證了LGBT
(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
女同志、男同志、雙性戀、跨性別者)
Descrizione:
《藝術萬花筒》
當代酷兒戲劇,百花齊放
【本報記者╱何定照】
本月歡度33歲生日的舊金山犀牛劇院,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酷兒劇院。從1977年開幕以來,它藉戲劇見證了LGBT(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女同志、男同志、雙性戀、跨性別者)族群的悲歡與發展,慶祝33歲,新戲除了在犀牛演出,還將在其他3個劇院歡樂上演,顯現友誼連結。
這樣的自在展現,得來不易。紐約大學戲劇博士、交通大學外文系教授張靄珠在近日出版的「性別越界與酷兒表演」書中,述及酷兒戲劇的變化:1970至1980年代,同志劇「似乎老是向異性戀觀眾道歉,想證明同性戀就和觀眾一樣『正常』」;直到1990年代,諸如庫希納的百老匯名劇「美國天使」,才開始強調「酷兒化、可流動」的同志取向。
然而刻意標明酷兒身分,有時正洩露對位置的不安。1993年,愛滋帶原表演者容‧艾西演出「聖人和烈士」,用針、飛鏢等百般刺自己的身體,任血滴流濺,使觀眾驚恐萬分;如此挑釁,雖凸顯大眾對愛滋的恐慌,卻也彰顯表演者的自苦悲情。
邁向21世紀後,酷兒戲劇隨著社會眼光的鬆綁,變得自在許多。
紐約著名女同志劇團「開襠褲」,早期善於挪用通俗文化如影劇文本,來顛覆兩性窠臼,例如一對女性友人一時興起,模仿起50年代好萊塢電影中常見的飛行員和愛人吻別場面,卻在稍後要暫時分開時重演這一幕;雖是巧妙運用「假戲真作」,卻也凸顯得靠「偷渡」才能遂願。
然而在2008年作品「美國小姐」中,她們改為不動火氣地直接面對現實,讓穿著比基尼的80歲老T,快樂獲冕為美國小姐,正面調侃美國小姐職銜中具有的性別、美貌及女人天職的問題,也顯現當代酷兒面對世界的幽默感。
台灣的酷兒戲劇,也從早期難免呼天搶地到逐漸平心靜氣。近年最具代表性的,首推萬華劇團去年由韓愷真演出的「亞洲變態花蝴蝶」。
在這場基於真人真事的「性別旅程」演出中,韓愷真所演的小T「小四」,先是因「太娘」被女友甩,又在男同志好友鼓勵下「變裝」為婆,然而她始終覺得自己「男扮女裝」,最後愛上男同志好友。
小四開始扮成男同志以贏得好友心,卻無法如願。失望之餘,她與男性交往,意外踏入SM圈,又意外在其中找到性別解放的可能:因為SM中什麼都自由,包括男主女奴、女主男奴、女主女奴等,甚至女主配女主、主奴互換等。歷經T、婆、女扮男同志、異女等性別的小四,終於不再迷惘。
近來的台灣酷兒表演,更顯出多重身分的特色,例如藍貝芝在「無枝」中扮演有女性情人的外傭Anna,四把椅子劇團「等待窩窩頭之團團圓圓越獄風雲」中的熊貓與獸醫相戀,乃至新加坡「赤店當代劇場」今天起在台演出「同輩」中的母戀男同志兒子。禁忌身分相疊,還能讓人不覺古怪,也就更顯社會眼光的開放。
然而回到現實,酷兒空間仍待爭取。犀牛劇院所在的加州,原定同性伴侶可於8月18日後結婚,讓無數同志期盼不已,卻又在8月16日宣布同性婚姻無限期擱置,台灣的同志婚姻權更遙遙無期。戲劇和現實相較,終究還是多了點夢幻。
【2010-08-29/聯合報/D2版/文化廣場】
Aggiunto al nastro di tempo: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