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pt/
AIzaSyB4mHJ5NPEv-XzF7P6NDYXjlkCWaeKw5bc
November 1, 2025
4072197
92912
2
Public Timelines
FAQ Receber premium

5 dez 2008 ano - 跨性別已非兩性,而是性別多樣性 如果一個社會已經可以坦然接受各種跨性別的身體與穿著, 則標誌的性別也就不再是問題了。

Descrição:

《名人堂》
捷運升降電梯 只准男性搭乘?
【畢恆達】
曾經看過一則真實而又有點離奇的新聞報導。有位老婦人搭乘台北捷運多年,因為年邁走路較慢,每次與擁擠人潮相遇、搭乘速度頗快的電扶梯,總讓她心驚膽跳。她卻不敢搭乘升降電梯,以為電梯只准男性搭乘。

原來是因為電梯的指示標誌,藍色方框裡除了輪椅圖形外,就是一個藍色的男人身體。在她眼裡,與男廁的標誌頗為相似。她隨後建議是否可在升降梯標誌裡再加上一個粉紅色的女性人形。

這個捷運標誌絕非有意歧視女性,卻顯示許多公共標誌上我們以為的普同身體其實是個男人的身體,因為它與男廁標誌的人形相同,而有些特定標誌又會使用與女廁標誌相同的女性人形。就像他、先生、英雄這些字,既特別指涉男人,同時又可以代表所有人。問題是,我們很難找到同時指涉女性,又可以代表所有人的字眼與圖像。

公共標誌圖像 幾乎都是男性

環顧我們生活周遭的各種公共標誌,如果圖中有人形的話,幾乎都是用男人身體來代表所有的人。女性的身體只會出現在某些特殊情境。我目前看到的除了女廁、哺乳室、夜間婦女候車區與博愛座的孕婦標誌外,還有百貨公司電扶梯入口禁止推嬰兒車的標誌(女人推嬰兒車)、中國九廣鐵路火車上呼叫服務生的按鈕(端著高腳酒杯的女性)、台北車站站前地下街與中山地下街的標誌(都是手持購物袋的女性)、台北捷運與高鐵的「物品掉落時請洽站務員」標示(需要幫助的乘客是女性、站務員是男性)、台北捷運刷卡閘口小心夾手的標誌(小女孩)、建築物電梯中緊急事故應變的圖片(從電梯跌落的是女性)。

最富戲劇性的,莫過於台北捷運電扶梯入口扶手上的「使用電扶梯須知」的標誌了。三個連續動作的連環圖片,第一張是「緊握扶手」,接下來是「靠右站穩」,第三張是「照顧孩童」。然而,前二張的人形都是男人,第三張的人形卻馬上發生突變,身上多了件洋裝,只是因為身旁出現需要照顧的孩童。

這些實例說明了男人的身體或者普同的身體可以適用在各種活動與規範上,但是有些領域卻隱含專屬於女性,例如照顧孩童、服務、購物、意外與求助。它清楚展示了既有的公共標誌並非客觀中立的設計,而其中人體的性別安排也絕非偶然。它預設了我們對於女人的特殊要求與期待。

人形換穿裙裝 標誌不再僵化

基於此種思考與反省,瑞典與維也納為了對抗既有的性別歧視,發起公共標誌的改善運動,啟用有別於傳統的標誌圖形,例如博愛座上有男人抱嬰兒的圖形、緊急逃生口標誌中有留長髮著裙裝奔跑的女人、男廁有男人幫小孩換尿布的指示標誌、道路上「施工中」標誌裡是手持工具的女人。此種嘗試雖然頗富爭議,卻讓我們對於每日生活空間公共標誌中的性別圖像,不再視為理所當然。

設想如果大多數公共標誌中的人形皆穿著裙裝,唯有照顧孩童、購物、求助的人形為與男廁相同的人體,則大眾的認知與感受為何?當然,如果一個社會已經可以坦然接受各種跨性別的身體與穿著,則標誌的性別也就不再是問題了。

(本文作者為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2008-12-05/聯合報/A4版/要聞】

Adicionado na linha do tempo:

21 jun 2021
0
0
1920

Data:

5 dez 2008 ano
Agora
~ 16 years ago